学院举办新文科背景下的法治文化学科建设高端研讨会
为了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法治文化学科建设,提供法治人才培养质量,6月25日上午九点,由湖南理工学院法学院和湖南人承办、湖南人和人(岳阳)律师事务所协办的新文科背景下的法治文化学科建设高端研讨会于图书馆11楼会议厅正式开幕。会议上,各位学者共同研讨法治文化学科建设,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进行一场充满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的思想碰撞。
本次研讨会出于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第一阶段,由国内法律史学界知名教授进行主旨报告。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副校长王健率先进行报告,报告内容重在分析尝试建设法治文化学科的相关问题。第二位进行报告的是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的侯欣一教授,他在陈述过程中横贯中西纵观古今,引导各位思考新文科建设为背景下,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课题体系与法治文化的关系。第三位是南京大学法学院张仁善,教授他展开论述了法治文化的实践功能,体现了从法制文化到法治文化的升华。第四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景良,他以宋理宗这个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在报告过程中引经据典充分论述自己的思想理论。第五位是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张生,报告内容是新文科背景下法律史面临的挑战。第六中国法律史学会秘书长高汉成,讲述秦汉之际中国“法治”观念史的演变。
在第二阶段讨论中各位学者就新文科背景下的法治文化学科理论与实践研讨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位是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朱超然,她利用社会现实的多个方面来探讨法治文化学科的内涵逻辑、现实困境和建构路径。第二位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教授游志能,他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法治文化研究。第三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童旭,他以古代法律法典为切入点,探讨古今法律转变。第四位是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刘顺峰,他阐述了中国法制与法治的基本共识。第五位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的讲师李驰,他从教育背景、学科经验和模式推广多个方面描述法治文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化探索。第六位是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讲师宋晨翔,他引经据典细致的讨论了延安时期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第七位是湖南理工学院法学院讲师喻平,他通过传统书院这一新视角探讨传统文化如何创新性发展。在各位专家学者总结完课题报告后,法学院党委书记喻义东教授和云南大学法学院何永军教授针对选题报告,进行了精到的思想点评。
随后大会进入下一场主题发言,首先是湘南学院教育科学与法学学院教授张正印,他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以“逻辑学+”课程体系改善我国法学教育。第二位是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小虎,他从非洲法学科当下困境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第三位是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秀平,她从新文科、法治文化和高校法治文化三个方面引到了高校法治文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第四位是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林余双,他结合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对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法制宣传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位是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刘陈皓,他从法治文化角度分析了二难推理在民事裁判中的作用。第六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罗鑫,他以《长江流域法文化》为例探讨了区域法治文化课程实践。最后,由湖南理工学院法学院教授谭正航和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俊强对所有发言的专家学者发表评议,并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和研究
在大会闭幕式上,湖南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夏新华教授首先表达了对东道主湖南理工学院的感谢,指出本次会议是具有远瞻性、广泛性的研讨会,并预祝下一届学术研究会能再创辉煌。
此次大会在传统文化视野下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法治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参会人员既有资深教授、副教授等科研工作者,也有研究生和实务工作者,表现出了学术交流的多元化,跨领域的交流也为各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所有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不仅丰富了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更将进一步助力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撰稿:杨余、雷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