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学教育创新的浪潮中,湖南理工学院法学院的“五塑三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独树一帜,为培育德法兼修应用型法治人才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该模式最早在本科生《民法学》教学中应用,如今已成效斐然。
“五塑三融”教学改革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的“五塑”教学知识体系和创新的“三融”教学法。“五塑”涵盖精选专业案例塑法治思维、聚焦前沿问题塑学科精神、组织课外探究研讨塑创新能力、借鉴历史典故塑理想信念、挖掘生活案例塑家国情怀,全方位丰富教学内容,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奠定坚实基础。“三融”则是基于BOPPPS教学模型,将案例式、参与式、模拟式教学有机融合,形成立体式思政教学法,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领悟知识、提升素养。

“五塑三融”教学改革模式。湖南理工学院 供图
项目主持者、湖南理工学院法学院教师段辉艳介绍,法学教育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导贯穿至教学全过程,“五塑三融”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让课程思政“基因式”地嵌入专业学习中。比如,在《民法学》教学里,我们用“罗翔:脱口秀不是法外之地”等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问题,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同时挖掘案例背后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能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湖南理工学院开展专业课教学研讨。湖南理工学院 供图
学生们也在这场教学改革中收获满满。民法学课程配套“法润民生 典入人心”志愿服务项目作为校外实训,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刘皓月表示:“以前觉得法律知识很枯燥,通过‘五塑三融’教学模式,尤其是参与志愿者服务,我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法律宣讲和调解工作里,我学会了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法律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有动力去学习专业知识,希望以后能真正为社会做贡献。”
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校园内,还延伸到了社会基层。带领学生参与调解工作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孟谦评价道:“这些学生参与调解时,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看得出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很有成效,不仅让他们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他们的加入为调解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也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五塑三融”教学模式成功推动了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达成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作为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平台,“法润民生 典入人心”志愿者服务活动成绩显著。
2023年,学生开展专场法律宣讲活动,累计达25场次,并参与调解案例65例;2024年,普法宣讲场次进一步增长至31场,参与调解案例达也增加到89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强化了专业技能,更养成了乐于奉献、服务地方法治的公益精神,形成了严谨务实的学风和自主钻研的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理工学院法学院在思政育人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成绩突出,获得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省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该学院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着力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地方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支撑。(完)
【作者:段辉艳;编辑:黄诗立】